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三百二十章 你可是想抽身而退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修路一事谈崩了,哪怕是出了一系列的波折,但终究是没有通过。

    眼见一干举足轻重的大臣都持反对态度,弘治皇帝也没了再议下去的意思,直接宣布退朝。

    回到乾清宫里,朱佑樘的面色登时就难看下来,拿起御案上的毛笔捏在手里,一端杵着桌案,手上一用力,只听啪的一下脆响,那檀木的笔杆便直接断成了两截。

    夏源的眼皮也跟着跳动一下,那是檀木的,拿出去至少值个三百两银子。

    当然,这不重要,这毛笔再值钱,又不是他的,跟他没半毛钱关系,皇帝愿意弄折就弄折。

    人穷志短的弘治皇帝向来节俭,如今撅折一根价值不菲的毛笔,很明显是在撒火。

    朝堂既是君臣商议国事,又是君权和臣权针锋相对的角斗场。

    万马齐喑,朝堂成为皇帝的一言堂,皇帝说个什么,群臣便唯唯诺诺的同意,并口呼吾皇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等场景,只会在辫子朝那种奴化体质下才会出现。

    方才那些大臣已是无耻,但辫子朝的那些大臣比他们还要无耻千倍,万倍!纵观人类历史,再也找不出这么一帮无耻的人来。

    以做奴才为荣,争着抢着去做奴才,风骨,傲骨早就被抛到九霄云外。

    像一群奴颜婢膝,摇尾乞怜的哈巴狗,得到主人一句好狗的夸赞,那便已是喜不自胜,恨不能放鞭炮庆祝。

    那是满清。

    而这是大明,以风骨著称的大明朝,有风骨,但这所谓风骨却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许多自诩有风骨的大臣,以反抗皇权为荣,若是被拉出去打板子,那便自觉光宗耀祖,扬名天下。

    若是在没有犯错的情况下,被皇帝给弄死,那更是慷慨赴义,名留青史。

    像今日这等政见不合之事,根本算不上什么错,只是各有各的立场。

    弘治皇帝哪怕是气的不行,但仍没想过要弄死谁,或是把谁拉出去打板子。

    只能在这里无能狂怒,拿着毛笔撒气。

    啪的一下,又折断了一根。

    夏源咽了咽唾沫,开口道:“陛下,要不这修路之事便就此作罢,或是等”

    话未说完,弘治皇帝的目光便倏地扫了过来,严声道:“你不必在此试探朕,这路朕是一定要修的!”

    说着,又啪的一下撅折了一根毛笔。

    “臣没.噢,那臣就放心了。”

    “.”

    弘治皇帝没再理他,又开始折腾这笔筒里的毛笔,得亏这笔筒里的毛笔多,又撅折了四根毛笔之后,他这气似是终于消了个七七八八。

    把断笔往御案上随手一扔,箫敬便上前帮着收拾,很习以为常的样子。

    气消了,看着那几根断笔,朱佑樘又开始心疼这损坏的毛笔,质问道:“朕早先不是已经说过,这笔筒里的毛笔用一般的就可,你为何给朕这笔筒里放上这檀木的毛笔?”

    箫敬忙开口道:“皇爷明鉴,这檀木已是极其一般的毛笔了,往常可都是玉杆的。”

    夏源悄默声的咂嘴,听这意思,这老丈人撅毛笔还上瘾。

    “给朕换,换成竹制的。”

    闻言,萧公公犯难了,“皇爷身份尊贵,这御笔如何能用这竹制的,这不合.”

    “给朕换!”

    “是,奴婢这就换。”

    箫敬没敢再多言,应了一声,拿上那几根断笔便躬身退了出去,找竹制的毛笔去了。

    弘治皇帝往御案后头一坐,端起那杯茶盏刚想喝,又发现里头是空的,往桌子上重重一磕,“去,给朕倒茶去!”

    殿中的其余几名小宦吓得身子一颤,而后忙不迭的应一声,疾步走了出去。

    接着,朱佑樘便开始絮叨:“朕登基以来,自问勤政爱民,祖宗把江山交到朕的手里,朕如履薄冰,兢兢业业,一日不敢懈怠。所思所想无不是为了我大明江山社稷。

    像这修路一事,明明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千秋伟业,一个个却极力反对,在他们嘴里,朕若是执意要推行此事,便是劳民伤财,不体恤、不爱惜民力的昏聩之君!”

    夏源懂了,原来这皇帝丈人生气的点在这,并不是因为遭制反对而生气,而是因这不体恤,不爱惜民力上而气愤。

    大抵就是那种,说别的可以,但居然说朕不爱惜民力,你们放屁!

    或许也是因为此事,触发了弘治皇帝的逆反心理,不让修,那朕偏要修!

    “陛下,这些大臣说的其实不无道理,若要修路确实耗费甚多,于我大明的国情不符,国库也很难支撑起如此浩大的工程”

    见弘治皇帝的眼睛扫过来,夏源又改口道:“当然,这路一定要修的,但应当缓步徐徐图之,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着噢,容易根基不稳。”

    从下朝回来,夏源其实一直在想,这帮大臣是在反对他这个人,还是单纯的反对这件事。

    由不得他不去想,他总共参加两次朝会,每一次都成了朝臣的焦点,是这帮大臣反对的对象。

    最后想来想去,两者都有,但更多的是在反对这件事。

    在这件事上,他太想当然,觉得修路这等基建工程是好的,对国家百利而无一害,却忽略了最基本的国情问题。

    大明朝的国库实在是太穷了,就算有银子,那些大臣也不会同意这样折腾。

    朝中许多大臣是有着一颗为国为民之心的,当然,他们是有私心,是想给自己捞银子。

    但也是存着那种心思:大明朝很大,是个很大很气派的建筑,自己取下一块砖,这房子肯定不会受什么影响。

    所以便心安理得的从这座建筑上抠砖。

    可修路根本就不是取一块砖的问题,这是拆掉一面墙,墙都拆了,这房子是会塌的。

    他们是抠过砖,但从没想过要让这座房子垮塌。

    所以纷纷反对此事。

    朱佑樘哼了哼,道:“你倒是替他们说话,但如今事已至此,容不得退,若是一退,便是群臣得势,君威难以彰显,往后再想促成此事便难了,朕只能”

    说到此,弘治皇帝嘴中的话骤然一顿,深望着他问道:“你可是想抽身而退?”

    (本章完)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