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26章:起始之日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当后来的历史学家给所谓的“地下时代”划分年份时,其终结的那一年几乎没有任何争议:223年,但导致“时代”终结的导火索是什么,却存在众多争议。

    有人说是所谓的“壁上战争”激发的阶级对立,直接导致了一年后时代的终结。

    有人说更早的“人民公园事件”才是一切的原点,在错误的地点袭击了错误的人。

    有人说应该追溯到地上人类与地下人类第一次接触的“福安战役”。

    还有人说军方的“伊识计划”才是罪魁祸首。

    但在众多理论之中,大多数人却支持了一个最奇怪的说法:

    220年2月14日,首都圈第三都市:玉衡市,北郊第七孤儿院。这天在这里,历史的导火索被点燃了。

    那一天,人民的英雄和历史的罪人,同时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第七孤儿院位于玉衡市北郊,在中心城区的边缘,北边是大片大片的农业生产区,除了种植一年两季的低温水稻外,还有成片的蔬菜生产基地。而靠近中心城市的方向,则能看到数栋直插洞顶的四四方方又无窗的农业大楼,那里面生产一些对温度湿度较为苛刻的蔬菜作物和禽肉蛋奶。

    像玉衡市这类空间巨大的城市,维持较高的温度是极为困难并消耗大量能量的,所以一年间的温度虽然会配合农作物进行调整,但一般维持在15-20度,一年中超过25度或低于15度的日子加起来也不过短短一个月。在这个城市,常年穿长袖或者连衣裙,也不是什么奇怪的生活方式。

    水稻和小麦这类粮食作物几乎都给改造成了能够适应这种温度的品种,在玉衡市这类大型城市能够一年两熟,而在一些能保持较高温度的中小城市则能够达到一年三熟。

    占地面积大约只有110平方公里的玉衡市,光农业用地就占到一大半的60平方公里,尽管如此,粮食的自给自足率也才勉强达到67%。一座玉衡市规模的“市”级单位,需要8座农业镇提供粮食援助,而由于地质条件的限制,并不是想挖掘建设一个小镇级别的洞穴就能挖出来的,这也是为什么整个地下只有15个“市”的原因。

    二十年来,才仅仅扩张建设了2个新农业镇,所以当前的人口压力极为严重。

    一栋三层高的白色楼房被一条小河两面环绕,建筑占地面积大约有400平方米,楼房前方还有一片面积不大的操场,操场上除了一些儿童运动设施,还有几个练习刀术用的抗击打木桩,木桩上挂着几柄橡胶长刀。

    这里就是玉衡市第七孤儿院,当年这里一共收养了21名从0岁-16岁的孩子。

    楼内的第一层是教室和食堂,教室分为幼儿班、初级班和高级班,班级的老师就是孤儿院的工作人员。孤儿院不仅仅是负责接收养育孤儿的机构,也担负着基础文化教育的责任。

    幼儿班是7岁以下孩子学习基础文字和语言的地方,初级班则负责教育14岁以下的孩子基础知识,高级班则负责教育16岁以下的孩子未来的生活技能。成长到16岁后,孩子就必须离开孤儿院,进入社会寻找工作,自己生活。

    虽然没有“货币体系”,但要想生活,工作依旧是必须的,就像那个开出租车的杀马特模范不良小哥那样。

    “叶老师,你班上的周南又把我班上的伊二三和白华拐跑了!”站在中级班门口理论的是高高级班的老师:一个中年男性。

    他身材修长,略显瘦削,身板挺直。长长的下巴,相当突出的大门牙,不说话时两片嘴唇勉强能包住,嘴唇丰满,曲线好看。他究竟是老还是年轻?是三十岁还是四十岁?很难讲。

    接着对面的高级班教室门口,走出了一位长发如瀑的牛仔短裤少女,牛仔短裤下的圆润长腿显示了什么叫青春的活力。

    她对中年老师微微鞠躬着说着:“老师,我去找他们。”

    中年老师顿时露出了溺爱的笑容:“注意安全哟,冷静同学。”

    他最喜欢冷静这样好学生了!也是高级班中他唯一的安慰。没错,高级班目前只有三个人,其中两个是白痴。

    阿嚏!

    白华和伊二三同时打了个喷嚏,两人正蹲在一片番薯地里,分别警戒着两个方向。

    白华:“左侧没有敌人,OVER。”

    伊二三:“右侧没有敌人,OVER。”

    身材与两年后几乎没有什么区别的周南则蹲在番薯的藤蔓中,用一根小树枝刨着地,接着从地里掏出了几个红薯,然后朝伊二三的方向扔了过去:“大丰收大丰收。”

    伊二三用上衣兜着红薯,流着口水说道:“到树林那边烤去。”

    红薯可是好东西,日常配额极少,一个月都不一定能吃上一次,但直接去地里偷,就未免太没有素质了。

    注视着冷静走出楼房,中年老师的笑容突然消失,接着然后再次表亲严肃的叽叽喳喳起来:“伊二三和白华那种吊车尾先不说了,连成绩优秀、善解人意的冷静都拐跑了,要是耽误了那孩子未来的前途,该如何是好!好好管管你班上的周南啊!”

    “是是是,等周南回来,我一定好好批评她。”

    与高年级不同,为了能更好的和孩子们相处,幼儿班和中级班的老师都是温柔的女性。这位姓叶的女老师很年轻,第一眼看上去就是非常温柔的类型,从她额头上的汗珠可以看出来,她不是很擅长面对这位罗嗦的中年大叔。

    周南比伊二三、冷静和白华小半岁,现在还在中级班,而另外三人则刚进入高级班。

    这一年,他们14岁。

    冷静默默的走出了楼房,来到小操场上,朝着西边的田野走去。

    面前是一望无际的绿色,令人心旷神怡,即使头顶是虚假的天空,在为了促进空气流通而人为制造的微风的吹拂下,依旧让人不觉痴醉。

    稍微抬头平视,就能看到洞壁上那些密布的白色矩形房屋和绿色的屋顶,以及大量的缆车交通体系。对于当时的冷静来说,那里就是世界的边缘。

    田野中间有一条足迹踩踏出来的小径,手边近处,虽然没有看见,却有一条清澈的缓慢的溪流,有小鲤鱼在树下的水潭中游弋。

    那是灌溉和排水用的排水沟,笔直的延伸向前方,汇入一片低矮树木之中。那些长着下垂树枝低矮树木包围着一个灌溉蓄水用的池塘,池塘南侧生长着高大的樟树组成的小树林。纤细的树枝在微风中轻轻摇晃,簇簇树叶微微颤动,好像少女的头发一样。

    在田野中,只有池塘周围才有这种树,树木成为了鲜明的道标,防止在附近工作的机械因为操作不注意而掉进池塘里。

    冷静不知道树木的名字,但每次看到那种树时心情都会很好。

    她默默的走进了树林,那里是他们四个的秘密基地,而正如她所料,周南、和白华三人正蹲在树下,利用枯叶和枯树枝焖红薯。

    那是一个设计精良的灶,为了防止炊烟暴露他们的位置,他们在地上挖了一个深坑,而排烟通道则埋在地下,直通旁边汇入池塘的溪流。水面不断冒着泡泡,大量黑灰涌出,残余排出的炊烟几乎可以忽略,再经过上层茂密的樟树枝叶的阻挡,树林上空就根本看不到任何炊烟了。

    为了吃,也真是发挥了所有的聪明才智。

    “哦,静静,你终于来啦。”周南笑道,“多亏你拖住那个烦人的老头。”

    “伊二三呢?”冷静问道。

    “之前捧红薯过来的时候摔了一跤,正在排水沟里捞呢。”周南无语道,“他的平地摔技能简直蠢哭了。”

    白华则为伊二三说着好话:“是南南你的错啦,明知道小伊的毫无运动细胞,还让他拿那么多。”

    “我这不是想多弄点存起来,好以后慢慢吃嘛。”周南嘟囔着,手中的小树枝拨开挡住灶口的自制土砖,抓了一把小树枝扔到了火堆上,然后又将土砖挡住了灶口。

    这时,灰头土脸的伊二三捧着几个红薯回来了,鞋子和裤腿都湿掉了,看来进入排水沟捞红薯还是挺幸苦的。

    此时的伊二三看起来可谓相当的懦弱,完全没有两年后那种随意、淡定的样子,虽然还是那样一头卷毛,但如果不说,一般人甚至会以为那是长得相像的两个人。

    白华纵身一跃,抓住一根树枝后一百八十度旋转,旋即站到了树枝之上。接着伊二三将红薯一个个递给了白华,而白华将红薯藏到了更上方的枝丫上。由于玉衡市没有鸟类、虫类等其他所有人类以外的动物,根本不用担心红薯被偷吃。

    这些家伙为了吃,还真是无所不用其极了。

    或者说是没人能忍受烤红薯的诱惑,一想到淀粉被加热而转化为糖类时所散发的芬芳,就连冷静也流出了口水。

    不过红薯好吃是好吃,却容易在衣服上留在木炭和红薯的气味,作为“模范学生”可不能暴露和周南她们一丘之貉的本性。

    冷静一下子就脱掉了上衣和牛仔短裤,将它们扔到了树上挂着,接着两件内衣也扔到了树枝上。她身体白皙光滑,用这种优雅的、毫不在乎的姿态,似乎把整个人类文化都消灭掉了。

    脱光了吃红薯,也就冷静干得出来了。

    “哦。”如同冷静好不回避的脱衣服一样,伊二三也毫不回避的注视着冷静脱衣服,接着他的眼睛被周南捂住了。

    “看什么看!”周南又转向了假装捂着眼睛却从指缝中偷看的白华,“你也是!”

    接着就出现了奇妙的一幕,白华和伊二三低着头大口吃着滚烫的红薯,周南则因为怕烫而遇到了不小的困难,而冷静则坐在树枝慢慢享受着难得的好东西。

    那个时候的冷静和现在一样,可以面目表情的组综合严肃的事,也可以做毫无常识的逗逼事情。除了身高和头发长度,她这两年几乎没有变化。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