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20 第二十章 打听个人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二丫把碗放下,“爹,我能跟三丫一块儿,晚上就让大哥带六丫去喝奶。”

    二丫不在乎赚不赚钱,反正赚了也不给她,她就是想帮衬家里。

    妹妹这么能干,而且爹娘大哥都累,多个人能多赚点儿。

    崔大山啃了口饼子,皱着眉道:“这事儿是不是得跟你娘商量商量?”

    虽是家里的顶梁柱,也疼孩子,但是大事上,他还是不敢做主。崔大山也不怕别人笑话,家里连卖几屉包子都是许娘子拿主意的。别看赚了钱,可每日赚的花出去的,崔大山都让崔大郎记上,自己是一文都舍不得花。

    这么大的事,许娘子得知道。

    “爹,这还用跟娘说呀,等我回去再告诉娘不就成了,咱们在家又没闲着,也没乱花钱,娘知道了肯定不会说什么的,反而看咱们为了家里这么奔波劳累,心疼高兴呢。”崔如英又道,“我是觉得爹和大哥做木工活辛苦,而且咱们家这包子摊现在只卖酱肉包子,时间久了客人也会腻,没准儿生意就不如现在好了。”

    一听生意不如现在了,崔大山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许娘子做奶娘是有时候的,家里就指望卖包子赚钱。

    崔如英继续道:“不过要是能多来几样,到时候赚的银子多了,没准儿盘个小铺子,不用像现在这么辛苦。”

    真等生意做大了,还用发愁银子吗。

    崔大山道:“那下午再蒸两屉去卖?”

    崔如英把最后一口饼子吃完,“爹,我和二姐弄吧,我俩就挑扁担去,先少做点试试看。”

    崔大山道:“是不是又得买肉,我给你拿钱。”

    崔如英打算今天先试试生煎包,做好之后用担子挑到城东去卖,也别做太多,万一卖不出去还得亏钱。

    “爹,给我拿二十文就行,面就先用家里的。”

    生煎包和水煎包还不一样,水煎包发面就成,荤素都能做馅儿,外壳酥脆内里绵软,而生煎则是死面。

    薄和劲道是生煎皮的特色,只要一张薄薄的包子皮,把肉馅儿和汤汁全包裹在里面。

    还有不同便是生煎包汤多,仅仅靠花椒水不够,还得熬猪皮冻,这样才能做到一咬就爆汁。

    刚做好的生煎包哪怕拿出来放了一会儿,外面虽凉了可里面还烫着,得先咬皮再慢慢喝汤,所以肉馅儿要鲜足够美才行,不能做成酱肉包那样,咸甜口的肉馅反而喧宾夺主。

    二丫连觉都不睡了,直接端面盆去和面。

    四郎也自告奋勇来烧火,崔如英道:“今儿不用发面,二姐,我先去买肉,你揉面就行,千万别放老面,不能发,多揉揉,揉完盖盖子醒着就行了。”

    崔如英只打算买两斤肉试试水,“三斤多面就行了,这回包子皮儿薄。”

    已经是下午了,崔如英也不知道肉摊上还有没有肉,她小跑着过去,赶过去时肉已经所剩不多了。

    崔如英要了两斤肉,另外的问老板要了一小张猪皮。

    崔家常来买肉,小块猪皮没要钱。

    崔大山今天给的,还剩两文,加上昨天和以前的,她都有九文钱了。

    回到家崔如英先把猪皮洗干净,拿着砂锅熬起了猪皮冻。案板上猪肉先是变成小块,又变成了肉馅儿。

    猪皮冻熬得有些慢,小块小块熬化之后颜色莹润,有些像带着杂质的玉石,只是天气温暖,尤其是下午太阳晒着,也冻不成冻。

    崔如英让四郎打了几桶井水上来,井水冰凉,把熬好的皮冻坐在里面,勉强能做成。

    猪肉馅儿,猪皮冻,细碎的姜末和花椒水,一样一样放进去,打馅儿的手法和做酱肉包大差不差的。

    二丫是会做酱肉包的,看着崔如英这样做不由问道:“不放葱吗?”

    二丫趁崔如英买肉的时候都把葱切了,怎么不放了?

    崔如英笑了笑,买了个关子,“现在不放,一会儿有大用处。”

    馅儿好了,面好了,剩下就差包了,崔家包子卖得好,一是因为好吃,二是因为包子大。但这回崔如英让二丫揪小剂子,这包子包出来,差不多跟崔如英手掌一般。

    她人小手也小,包子显得小巧玲珑的,崔如英包了几个给二丫看,十几道褶儿捏在一块儿,最好用力压一下,“姐,一定给捏严实了。”

    不然会漏汤。

    二丫认真看着,点了点头。

    包子小,两斤肉三斤多面就包了好些,水煎包做不大,太大不易熟,而且样子也不好看。小小的一颗咬破包子皮吸汁,好看还好吃,一大只咬破了,容易弄脏手,汤把包子皮浸破了,还撒的哪儿都是。

    后头都是二丫在包,崔如英在锅边煎。

    崔家是没平底锅的,大锅勉强能用,灶膛烧小火,崔如英怕包子糊了,小心看着,不过第一锅还是有点火大。

    二十多个出锅,切好的葱花也派上了用场,上面撒了一把,热气激出葱香,包子褶儿那面金黄,皮儿煎得上面透了层油光,最上头一把绿色葱花好似翡翠上的碧色飘花,样子好看极了。

    包子装到盘子里,二丫看着,都舍不得吃,她不禁道:“侯府吃的东西就是不一样,样子都这么好看。”

    崔如英道:“要是家里有芝麻就好了,放些芝麻更香。”

    这锅包子煎过了,没法卖,不过能让客人尝,觉得好吃就买。

    崔如英给二丫夹了一个,四郎五郎都给了,自己也吃了个,“姐,先咬皮,小心烫。”

    二丫没吃过,但听着妹妹的话很小心地咬了一口,可是包子刚出锅,还是不可避免地被烫了一下。

    舌尖发疼,可包子的鲜香味已经吃到嘴里了,二丫看着小口里面的馅儿,惊呼:“怎么这么多汤啊!”

    “生煎就是这样,不发面才能包住汤,不然全浸到包子皮里了。”崔如英尝了尝咸淡,口味倒是适中,包子褶儿那儿酥脆,包子皮儿软软的,馅儿也好吃,最重要的是汤汁鲜美,加了猪皮冻的汤还更粘稠。

    她赶紧把其他包子给煎上,这一忙活,都到申时了。

    煎好的包子放在铺着油纸的木盒子里,等挑过去估计没现在好吃,但新鲜东西总有人尝尝的。

    崔大山不放心,嘱咐姐妹俩天黑之前快点赶回来,“别乱跑,卖不完就回来,咱们家当晚饭!”

    中午刚吃的鸡肉,四郎五郎尝着包子,一人只尝了一个,小孩子懂什么,盼着崔如英卖不完回来吃。

    这个包子更好吃,比酱肉包都好吃,两人都忘了,第一次吃酱肉包,也是这样欢喜。

    崔如英满口应着,带着二丫去城东了。

    崔家家住城南,一直往东北走就是,城南这边没停,一直向东走,走了有一会儿,崔如英便发觉出不同来。

    这边房子的确大,两进三进的都有,路上行人穿得也好,干净体面不说,街上女子多戴着首饰。

    铜的银的,各式各样,街边铺子也多,显得更热闹。

    二丫没来过这边,也没出过远门,爹娘不在身边,心里难免有几分害怕,可是妹妹都不害怕,二丫就在心里给自己壮了壮胆子。

    看这边有人,崔如英就开始吆喝起来了,“包子包子,崔记的生煎包,能喝汤的肉包子,都尝尝能喝汤的肉包子!”

    “先尝后买,不好吃不要钱!”

    崔如英不知道这边人吃过崔记包子不,但这么喊准没错。

    二丫嘴巴长了好几次,可都没有喊出来,不过也卖过,知道得把包子摆出来,就把盒子打开,包子给露出来。

    油润的包子皮儿,翠绿的小葱花,看着赏心悦目。

    崔如英声音大,已有不少人看了过来。

    崔如英加了把劲儿:“先尝后买,先尝后买,大家伙都过来看看呀,不吃就后悔的生煎包!”

    一个头戴银钗子的婶子看了过来,看了几眼问道:“小娘子,怎么个先尝后买法儿?”

    崔如英说道:“婶子,这第一锅样子不好看,但味道不错,给大家尝尝,喜欢就买,不喜欢也没事儿。”

    婶子道:“真的?”

    崔如英笑着道:“那还有假,我们两个小丫头还能讹您不成。”

    崔如英用油纸装了只生煎包,直接递了过去,“婶子尝尝,包子里有汤,不烫,不过得小心别弄脏你衣裳。”

    那婶子有些犹豫,崔如英道:“这个不要你钱的。”

    婶子这才接了,尝了尝,这好像头一回吃包子似的,竟吃了许久。

    吃完,她咂咂嘴道:“这包子咋卖的?”

    崔如英道:“三文一个,十文钱给你四个。”

    二丫心里一惊,这么小三文一个,不过她性子老实,就算惊讶也没表现得太明显。

    倒是那大婶儿一脸惊讶,“三文一个?这么贵?小娘子,城南街上早起一个大肉包也才两文一个,可比这个大多了。”

    崔如英道:“婶子,你也说那是城南街上的肉包不是,这一分价钱一分货,那两文钱一个的我家也能包,但是他们能做这个吗。包子小是小,可是味道模样半点不差,再说这可是独门秘方。婶子,有的人吃两文钱一个包子都得掂量着,但你这样的,已经比别人慧眼识珠了。”

    大婶儿被崔如英一通话说得眉开眼笑的,“小姑娘倒是会说话,先来四个吧。”

    崔如英拿油纸装了四个模样好的,又给包了个火大的,“婶子尝着好吃下回还来。”

    “你这小娘子,行,以后还照顾你生意。”

    二丫已是目瞪口呆,就见崔如英把钱一收,“姐,走了。”

    一边走一边卖,这边又卖了八个包子,崔如英就不着急了,有人买包子就证明能卖出去,这边有钱人的确多,这样小的包子,若是在城南指定没人买,但是这里就舍得钱尝尝。

    一边走一边喊,崔如英跟二丫说:“我先卖两天,到时候你们再过来就好卖了,价钱就定下了,不能变,这个不好做。”

    生煎费事儿,吃的就是一个精字,大肉包是便宜,可不是这个味道。

    二丫点点头,她觉得妹妹真厉害,嘴巴好使,这都能卖出去,而且还惦记着家里。

    崔如英继续喊,很快又有人过来问,这回是个头发花白的婆婆,凑过来问崔如英包子怎么卖。

    崔如英道:“三文一个,十文给四个。里面有汤,得咬开小口慢慢喝,觉得凉回去可以拿锅煎煎,婆婆你先尝一个吧。”

    婆婆吃得慢,吃完点点头,她看着包子小,说道:“给我来二十文的。”

    两人出来许久,还是第一次有人一次买二十文的,二丫压住嘴角,低着头装包子,崔如英数了数钱,正好二十文。

    她把钱收好,琢磨了一下,问道:“婆婆,我跟你打听个事儿成不?”

    婆子一脸狐疑:“啥事儿?”

    崔如英道:“婆婆,你知道这边住着的陈娘子吗,人挺高的,有些胖,给大户人家做奶娘的。”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