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6章 赵官家踌躇难定策 高太尉欢喜欲招安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踢了太监一脚以后,赵佶固然是让自己的情绪平静了些许。

    可这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折家到底可不可信?

    乃至于关中那大大小小的一堆将门,到底可不可信?

    有宋一朝,由于他祖宗就是武将造反得的天下。

    所以,在赵佶的眼里,甚至在所有人的眼里,都已经认定了一条铁律,武将得势必然就会造反。

    但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军队又是一个国家必不可少的力量,因此,赵宋的统治方式极为拧巴。

    一方面压制武将,全面放弃了自商周起一直流传到唐的世袭武勋制。

    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得不厚赏武将,乃至于打个土匪,朝廷就有大把大把的赏赐撒下去。

    但不得不说,哪怕是在坑自己这方面,人的智慧都是无穷的。

    老赵家极具创造力地放开了军队经商的口子。

    不抑兼并、生产资料私有化过度、商品经济大发展等等一系列因素多管齐下,导致宋朝的军官集团贪腐完全失控。

    再加上没有足够的良家子,也就是自耕农等优质兵员补充,军队素质全面劣化。

    就这,老赵家还要源源不断地往军队里掺沙子。

    这套手法并不隐蔽,很多人都能看出来。

    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看出来又怎么样呢?

    赚钱没人管不好么?

    武将忙着赚钱不来与文臣争权不好么?

    可到了真有人造反时,赵佶就需要面对一个极其严峻的问题了。

    这一个个由他自己养出来的,贪赃枉法,彼此勾连,欺上瞒下的王八蛋,到底可不可信?

    山东宋江、淮西王庆、河北田虎、江南方腊虽然号称四大寇,但赵佶其实没太把他们当回事儿。

    能打就打,打不下就招安,招安不成就全力打。

    宋朝虽然不是个大一统王朝,但打死几个割据一方的土匪还不成问题。

    但莫易这局面就不同了。

    赵佶是个聪明人,非常聪明。

    因此他知道,莫易这伙人和一般土匪有着本质上的不同,陇右、太行、蜀道。

    这几个地方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富庶之地,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难打,而且是一个比一个难打。

    剑阁蜀道和太行八陉就别说了,陇右也不是善地。

    光武帝时,来歙凭借略阳一城,以两千人守了大半年都没事。

    这足以证明,三个响应莫易的家伙都不是一般的草寇,大宋朝廷得出重拳才行。

    但是,尴尬的来了。

    现在朝廷这“重拳”的忠诚度存疑,贸然从关东调兵吧。

    关东本来也不太平,赵佶又怕刺激到关中原本没打算造反的那些军头,居然犹豫了起来。

    其实吧,如果不算莫易个人的武力值,那三股兵马对大宋算不上什么威胁。

    不管是选个有威望的重臣,调关中西军清剿,还是让西军按兵不动,花大价钱从关东调兵,都不难解决韩五、曲端、马政三人。

    所谓兵贵神速,现在就不是权衡利弊的时候,越权衡越亏。

    可赵佶要是有这份决断,他就不是赵佶了。

    而在这时候,高俅这边也在商议此事。

    “唉~”

    高俅叹了口气:

    “我本料想那陈希真也要逃亡梁山,到时候说动官家,发大兵,把这伙仇家一并料理了。不意莫太尉做出这般大事,如今官家怕是顾不上梁山了。”

    太尉府上幕僚不少,最得高俅信重的人名叫孙静。

    这孙静为人机谋,晓兵法,凡是高俅作恶害人之事,都与他商量;但是他定的主意,再无错着。

    汴梁城里少有人不怕他,都叫他做孙刺猬。

    因两人祖辈上有交情,平日里都以兄弟相称。

    见高俅叹气,孙静却出言劝道:

    “世兄,莫太尉若当真反了,你应当欢喜才是。”

    高俅满头雾水,只听孙静接着解释道:

    “世兄须晓得,这汴梁城里,武官拔尖的就属童枢密、莫太尉和世兄你了。”

    这话说得是事实,高俅点点头,但还没琢磨明白莫易造反为什么是好事,孙静虽无奈,可也只能挑开了说:

    “童枢密是宦官,跟咱们挨不到一起,莫太尉可不一样,等他年齿再大几年,羽翼丰满了,世兄未必争得过他。”

    高俅是知道莫易水平的,文采高他五个,武艺能打他十个,相貌更是超他五十倍不止。

    特别是相貌,就莫易那个相逢一笑泯恩仇的颜值,高俅是真没信心的和他竞争。

    何况人家小时候便是神童,正经的进士及第出身,天然带着一股子高贵气质。

    高俅当年跟过苏东坡,心里明白,赵宋官家对这种人是没有抵抗力的。

    当年苏轼来来回回的折腾,看似是他弟弟保护了哥哥。

    实则是哲宗瞪着眼睛在等苏轼服软。

    别看莫易现在惹得赵佶肝火大动,但高俅敢打包票。

    要是莫易现在回来,给赵佶说几句软话,别说什么凌迟斩首了,都不一定会被流放。

    “贤弟,”

    想明白这个道理,高俅却是松了口气:

    “愚兄少一劲敌此事不假,可那毕竟是将来啊。”

    所谓闻弦歌而知雅意,孙静自然明白高俅的心腹大患是什么:

    “世兄,此事还得着落在莫太尉身上,你觉得莫太尉用兵如何?”

    高球想了想才说道:

    “他虽然是进士出身,但我也看过西军奏报,上面提到过,老种与吐蕃交兵时,莫易提枪纵马,冲阵之姿,犹如驾龙翻云,千军莫敌,想必是有些门道的。”

    说着,他皱起眉头看向孙静:

    “贤弟你难不成是让为兄请旨招安了莫易去打梁山,不行不行,武人交结乃我朝大忌,此事断不可行。”

    孙静是想叹气的,但他毕竟指望着高俅吃饭,因此强行压住了,继续温声细语地点拨道:

    “世兄,咱们可以招安梁山嘛。”

    对啊!

    高俅一拍桌子,眼里都冒光了。

    梁山接受招安去打莫易,但赢了是他高太尉举荐有功,输了死得全是自家仇人,高俅半点不带心疼的。

    要是不接受招安,那就是冥顽不灵,也应该出重拳解决。

    高俅里外里算了好几遍,发现自己怎么都不亏。

    这局赢麻了。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