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9章 嬴政的野心,无君之国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李念今日讲的大秦外的世界,嬴政当然先于众臣知道,自然明白李念说的“特别”是何意。

    此国无君王,而由那元老院掌权,众臣得知后,是否会生出一些不该有的心思,影响到他的统治。

    李念在和嬴政上报时,嬴政便曾在想是否要与大臣讲说这些,一番思索权衡后,嬴政决定还是说吧。

    这种事想封锁隐瞒自是能封锁隐瞒得住,可前提是大秦不再想向外,不再想着扬威于世界,成为日不落帝国。

    因为若想扬威于外,使万国来朝,万邦臣服,那就得让众臣知晓大秦之外的异邦是个什么情况。

    今日能让李念不说这迦太基,可李念提到那罗马之时,还能继续让其不说吗?

    当然还能,可当大秦日后碰到这些国家时,又怎么办?早晚不还得知晓这些国家的无君王之制?

    除非让大秦闭关锁国,就宥于这方天地,不再和外界接触,在这片土地上只跟周围几个国家玩,或者干脆自己玩自己的。

    然而,就算堵得了一时,却堵不住一世,让今日之大秦不知晓外边世界之大,只会害到未来的大秦子民。

    因为外边的世界不会因大秦捂住眼睛,塞住耳朵就不会变化,大秦如今是领先于整个外界,可等百年后呢,几百年后呢?

    当然,百年后、几百年后的未来太遥远,他是会考虑一些长远的问题,但更多还是考虑当下的统治。

    最终,是大秦成为日不落帝国、他成为世界之皇的巨大野心让嬴政下了告诉的决定。

    而要达成他这个前所未有的巨大野心,必须得靠众臣相助,必定要和大秦外的国邦打交道。

    想让君王做某件事,跟他们谈家国大义有时是行不通的,须得让他们知晓这些东西对自己有利,能实现他们的野心。

    嬴政现在的野心便是从吞灭六国、一统天下进化成了实现大秦日不落、他成为世界之皇。

    其实,嬴政在灭六国后变成“无聊”之人,对天下的统御治理不像灭六国前那么英明智慧,李念觉得也有嬴政失去了目标的原因。

    毕竟他已经灭六国、统一天下,达成了前无古人的成就,那还有什么目标可追求的?

    没有了再能令他产生动力的目标,他就只好转为建建宫殿、修修陵墓、求个仙儿、到处巡游巡游。

    某不知名的千古半帝好像也是如此,前半生多英明神武,大唐在其手中达到了盛世,后半生便急转直下,简直判若两人。

    那位大概也和称皇帝后的嬴政生出了一样的想法,朕之功已极于世,无可再高,当适时享乐也。

    对告知众臣外邦异于大秦的制度后,是否会影响到自己的统治,会影响到大秦的万世基业。

    嬴政认真思索过,肯定会有影响,但在他活着在世时应当影响不大,至于对大秦宗室和基业的影响。

    自从听了李念说大秦二世而亡及那首朝代歌后,嬴政便明白了一件事:使大秦帝业万世永存那只是一个美好的想法,大秦的帝业终归会走向覆灭。

    与其让大秦困于神州而灭,不如将大秦的种子播撒到整个世界,比如将诸公子分封于海外建国,哪怕在神州的大秦主宗亡了,失去了权力,这些分封于海外的大秦诸国或许还能屹立。

    且大秦宗室于整个世界开枝散叶,就算封于海外的大秦诸国也覆灭了,可属于大秦宗室的血脉绝对能延续下来,不会被灭绝。

    在这些考虑下,及日不落帝国、世界之皇的巨大诱惑下,嬴政做出了告知的决定。

    这其实是个选择题:嬴政选择的是更有利于他的方面,而非利于大秦后来的君王和宗室,但他也以海外分封进行了补偿。

    嬴政道:“无妨,卿且讲便是!”

    见得嬴政和李念之间的对话,众臣也更为好奇,究竟那迦太基国有何特别之处,能让陛下和这位这般对话。

    得到嬴政的同意后,李念方才道:“那迦太基国特别之处在于无有君王,有两名称为‘苏菲特’的最高行政者,两位苏菲特每年通过选举产生,但没有兵权,主要由贵族掌权。”

    “迦太基与罗马一样,设有元老院,由三百人组成,元老院拥有立法权和决策权,成员只要不死,终身担任,并设有公民大会、百人会议,负责监察和作出审判。”

    什么贵族,就是门阀,但门阀政治这东西,在后世现代社会也有。

    听到这番话,在殿内的大秦诸公子和众臣皆惊,什么,这个鸟国家居然没有君王,国家的主要权力掌握在一群大臣手中?

    虽有两个君王一样的最高行政者,但这两人还要经过选举产生,那算个鸟的君王。

    这带给众臣极大的震撼,比先前什么金矿、银矿、最长的河都更具冲击力,要不是李念这番话得到了嬴政同意,有大臣甚至都想拍案而起,斥责李念是何居心,在此妖言惑众。

    再细细一想,众臣更惊讶,在这种无君王制度下,此国竟能屹立六百年不倒……

    受冲击最大的是淳于越,他们儒家大多人推崇周礼,信奉孔子那套,认为周是有史以来最完美的王朝范本,因为周国祚长,足有七百多年,将近八百年。

    可现在从这李尚书嘴中蹦出个迦太基,其国祚虽不如周长,却也已有六百年,岂不是说不用他们儒家那套东西,以其他方式治国也能国祚绵长?这如何可能?

    淳于越当即一连三问:“此国可为君子之国?那三百治此国之元老皆为君子乎?可施仁政乎?”

    他迫切地想从李念这知道答案,因为迦太基国的存在可能会动摇他们儒家学说,但如果这迦太基国施行的是仁政、君子之治,那又不一样,反而可以之佐证他们儒家那套治国理念的正确。

    在淳于越饱含期待的目光中,李念摇头道:“此国非君子之国,此国元老亦非君子,其等也非施仁政。”

    得李念回复后,淳于越道:“李尚书从何而知此国,可曾到过?”

    这是从李念的消息来源直接怀疑。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