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172章 电火花加工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在双方都确定了项目细节,并且确定对于常浩南制定的初步计划没有异议之后,担心夜长梦多又被人抢走常浩南的611所用最快的速度把项目提交了上去。

    尽管正是年末最忙的时候,但这个项目在科工委那边还是一路绿灯,最后只用了几天时间就走完了整个流程。

    当常浩南重新乘飞机返回盛京的时候,已经有一名来自611所、参与过歼7F设计工作的工程师一起跟着了。

    八三工程那边只剩下一些在试训基地需要完成的零散试飞科目需要补充,已经没有什么工作需要常浩南来完成,因此他降落之后便直接赶往了负责涡喷14发动机性能调整的606研究所。

    相比于装着两台发动机的歼8C,更轻、更小而且是单发的歼7F要求自己装备的动力具备更高的可靠性和寿命,对于推力的要求反而并不高。

    为此606所专门开发了一个新的型号,涡喷14B。

    具体的变动也不多,主要就是通过降低涡轮前温度,以牺牲大概5%左右的推力为代价,换取更低的故障率,以及首翻周期从150小时提高到250小时。

    同时把发动机配套的发电机功率从原本的18kw提高到了20kw。

    毕竟只有一个发动机,却要带动一个功率不低的KJL7雷达,还得留出一些余量来应付其它子系统。

    相应地,原来安装在歼8C上的型号被命名为涡喷14A

    这项工作并不困难,因此,尽管总设计师阎忠诚已经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涡喷14的航改燃机设计上,昆仑发动机项目组的其它人还是靠着常浩南之前留下的设计经验完成了改进。

    这样的效率大大出乎了常浩南的预料,并且他在经过一番检查之后,也确定了涡喷14B的设计并没有什么问题。

    对于90年代中叶的华夏航空工业而言,即便是这种对发动机性能的微调,能够一次做到这种程度,那也是十分令人欣喜的。

    “410厂那边,已经开始生产一台这个型号的样机了,如果出厂测试没有问题的话,大概年后就会发给蓉城那边进行装机匹配了。”

    这种变化很小,尤其还是降低性能的的子型号,一般无需像之前那样再去搞完整的地面和空中平台测试。

    然而,常浩南并没能高兴太长时间。

    两天后的一个早晨,刚刚吃完早饭的他就被负责型号改进的副总设计师刘丹给叫住了。

    “常工,410厂那边的消息,涡喷14B的样机在出厂测试的过程中出故障了。”

    听到这句话之后,原本还有些困意的常浩南瞬间清醒了过来。

    他做了几个连续的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下来。

    发动机在这个阶段出现问题未必是坏事。

    而且,故障不是事故,说明情况并不算特别严重。

    “走,去410厂看看。”

    ……

    一行人很快来到了距离不远的410厂厂区。

    负责接待的还是常浩南的老熟人,技术部部长钟世宏。

    他带着众人来到了生产车间后面的测试车间中。

    一台发动机正安装在试车台上面。

    这里的整体结构看上去跟624所的SB101高空台有点像,但并不具备模拟高空环境的能力,只是个把发动机固定起来,测试其能否正常工作的地方。

    从外表上看,这台涡喷14B并没有什么损坏。

    也验证了之前常浩南的猜测——问题应该不算严重。

    “这台原型机是前天下午完成的总装,晚上开始进行例行出厂测试,很快就发现了问题。”

    钟世宏走到旁边的控制室内,调出了相关测试数据:

    “当发动机处在最大推力,但又没有启动加力燃烧室的时候,压气机的工作情况会毫无征兆地出现剧烈波动,到今天早上的时候,燃烧室出现了报警,我们停机冷却之后检查,发现第一级涡轮叶片已经出现了损坏,但测试时间只过了不到三十个小时。”

    “我们进行了很多轮排查,最后还是没能找出原因所在,所以只能联系你们,看看能不能确定是哪个方面的问题。”

    听到这样的介绍之后,606所这边最担心的并不是这台原型机本身,而是已经进入小批量生产的涡喷14A。

    毕竟事关歼8C的设计定型工作。

    然而似乎是早就估计到了这一点,还没等到别人开口询问,钟世宏就表示在同一时间生产出的几台涡喷14A都没有出现类似的问题,非常顺利地完成了测试。

    这让常浩南松了口气的同时,也颇有些摸不着头脑。

    涡喷14B的绝大多数零部件都跟涡喷14A完全相同,因此会直接使用大量同批零件进行组装。

    结果反而是参数取向为低性能高可靠性的型号出了问题?

    这让常浩南猛然想起来,在涪城做航发地面模拟试验的时候,姚梦娜对于涡轮前温度场分布的测试过程,似乎就出现了类似的结果。

    节流阀处于最小加力和最大推力附近时,温度场分布最不稳定,继续增加推力,情况反而会逐渐变好。

    当时大家也只能把问题定位到气膜孔加工的过程中,并没有找出更加具体的原因所在。

    常浩南缓缓走到试车台旁边,从桌上拿起了那片损坏的涡轮叶片。

    因为采用了气膜孔主动冷却,因此这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圆形小孔,对于密恐患者极不友好。

    “钟部长,你们在生产涡轮叶片的时候,是用什么办法加工这些气膜冷却孔的?”

    听到这个问题之后,钟世宏的脸上不由自主地露出了一丝自豪:

    “这些小孔直径只有0.25到0.30mm,很难用机械手段处理,所以只能采用电火花深孔加工技术。我们410厂当年为此专门把100A电火花机床的流状电极改成空心旋转铜电极,让冷却液在铜管里面流动,才攻克了电极寿命过短的技术难题,把涡喷14的这个涡轮叶片给制造出来。”

    “嗯……这是现在世界上主流的加工方式么?”

    “那倒不是,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电液束流加工法,但是咱们国家在电化学领域的底子实在太差弱,相关设备又受到限制没办法购买,我们也是没办法才走了电火花打孔这条路。”

    钟世宏说着摇了摇头:

    “不过整个涡轮叶片制造的其它流程,包括检测标准,我们都是严格对照世界先进水平来的,在质量方面您可以放心。”

    “检测标准也是照着他们来的?”

    听到这里,常浩南终于恍然大悟。

    “那我大概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

    (本章完)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