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三百八十九章 远远不够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农业最大的进步不是精耕细作,不是在已有的基础上培育优良种子,最大的进步是一个全新的,并具有优良品质的作物出现,这才是重中之重。

    而美洲原产作物的发现绝对在人类的农业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最重要的一笔,没有之一。

    这些美洲的原产作物对于大明朝而言,就是OnePiece,只要找到它们,便意味着名利,财富,千秋的功业一并兼得。

    想找到吗?出海去吧。

    下西洋吧。

    夏源吹嘘了这么多,甚至还把从未到过欧洲的郑和拉出来背书,目的就在于此,破开大明朝的海禁封锁,开启一个大明朝的大航海时代。

    现在已经到了十六世纪,人类至高文明之间的争夺战不在陆地,而在海上。

    西方的大航海已经热火朝天,但华夏,但大明朝在永乐年间明明就开启了星辰大海的征程,领先了西方一头,可却因种种原因被搁置。

    慢一步,步步慢,现在迎头赶上,甚至反超,完全还来得及。

    出海,重启下西洋,甚至全面放开海禁,让民间也得以开展海上贸易。

    这才是夏源的根本目的,在这个世上,没有人比他更清楚海洋意味着什么,只要掌控了海洋,便意味着掌控了未来世界的霸权。

    因势利导也好,谋而后动也罢,他对番薯看的如此重要的原因,不仅仅是这个作物高产,更重要的是,口说无凭,他想开启大航海,不是上下嘴唇一碰,就能说动这大明朝君臣的。

    只有让这个作物真真切切的出现在眼前,并让大明朝的君臣看到番薯的高昂价值。到这个时候,再去谈,再去吹嘘那些比番薯要强上千倍百倍的作物,他们才会动心,才会想着去出海寻找。

    而这个时候箫敬首先提出了下西洋,夏源瞧过去,看着这个老太监怎么瞧怎么顺眼。

    殿内的君臣听到这话,也都知晓如今的情形已是显而易见,想要谋得这作物,不管是去找那海外仙岛,还是去寻找那佛郎机,都需下海出航。

    刘健出声道:“陛下,老臣以为箫公公说得在理,我大明应当督造大船,效仿当年的三宝太监出航,拿着海图按图索骥,先寻觅这佛郎机国的踪迹,再去寻找这海外之地的下落。”

    “陛下,此事事关我大明社稷千秋,当加紧督办。”

    兵部尚书马文升更是道:“据夏詹事所言,那海外之地的百姓正被佛郎机国大肆屠杀,如此恶行,天理难容,我大明朝理应吊民伐罪,解万民于倒悬!”

    闻言,殿内的许多人也唏嘘起来,纷纷附和,有的甚至一脸的悲悯,仿佛是看到了自个儿家里人被屠杀一般。

    不过,这确实非常符合华夏之人的理念。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不论这个地方属不属于华夏,是不是华夏的地盘。

    甚至这个地方有没有去过也不打紧,知不知道在哪儿都不打紧,反正都是华夏皇帝的子民。

    子民受苦,怎能不去解救?

    当然,顺带拿上点子民的作物也是应当的,是恰如其分的。

    总之,这下西洋,已是被这帮大臣全面通过,他们的功业,他们的悠悠青史之名可都在于此了。

    况且,他们这下西洋,与郑和的七下西洋不同,郑和下西洋,朝廷虽说得了些许虚名,万国来朝,让皇帝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

    但实质性的东西却是一点没捞到,还给大明朝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

    每次出海都带着大量的奇珍异宝,赏赐给沿途的周边小国。

    总归一句话,郑和下西洋,劳民伤财,而他们却是带着神圣且崇高的目的。

    乃是为了求这种种如同仙种的作物,是为了复现三代圣王尧舜之世,甚至是超过三代之治。

    弘治皇帝亦是振奋莫名,仿佛大明盛世近在眼前,这个盛世将在他的手中被缔造出来,他弘治的年号将会堪比贞观,远超贞观,成为光耀万古的存在。

    殿中君臣,唯有户部尚书韩文不言不语,似乎一点都不兴奋,这个时候,他必须绷住。

    很快,弘治皇帝的目光便看了过来,“韩卿家,夏季的赋税前些日子刚征收上来,国库如今有多少存银?”

    来了。

    韩文打起精神,躬身出班,道:“陛下容禀,夏季的赋税虽说刚征收不久,但去岁的亏空太大,各种需要填补的窟窿砸下去,就已是用了个七七八八,这些都是有明账可查的。

    如今国库存银,还剩约莫六十余万。”

    还有句话韩文没说,这六十万存银之中怕是有一大半都是今年售卖水泥,还有邮票的收入。

    不然将会所剩无几。

    六十余万存银的数额,就如同是一盆凉水泼到了大殿这些君臣的身上,所有人都冷静了。

    重启航程,寻访仙种,在满座君臣的口中虽是势在必得,但真正要做的时候,面临的第一个拦路虎便是大明朝的一贯问题,穷。

    国库只剩六十万两,赶在秋税征收之前,这些银两还要给天下官员发放月俸,便是如此,已是不怎么够用。

    又从哪儿抠得出银子来造船出航。

    此时,所有人都在思忖这个问题,殿中的大臣在思考,弘治皇帝也在思考,片刻后,他像是察觉到什么,一抬眸,便见此时殿内的一众大臣都仰头望着他,那种目光落在他身上,朱佑樘感到一种强烈的暗示。

    内帑。

    从内帑出银子。

    弘治皇帝虽是老大不情愿,但知晓这个银子还是要出的,不出这下西洋的事便启动不了,

    “此事关乎我大明千秋,关乎天下百姓之民生,既是国库拮据,那便从朕的内帑出银,按三宝太监昔年之法,督造舰船,操练军士”

    弘治皇帝沉默片刻,道:“便拨出八十万两吧。”

    在这等事情面前,银两,钱财都是细枝末节,只要将这作物带回来,那将是万古的功业。

    只是该心疼还是心疼,这无关是非,只在本能。

    见弘治皇帝掏了银子,殿中的大臣俱是欢欣鼓舞,纷纷称颂道:“吾皇如天之仁,臣等谨奉诏!”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慢条斯理的声音道:“陛下,如若要下西洋,八十万两恐是远远不够.”

    (本章完)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