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三百一十五章 嗤...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产房传喜讯,升了。

    修路总督乃是正四品,少詹事是从四品,本职是少詹事,兼职是总督。

    由此可见,这生的还是个双胞胎。

    不过这修路总督听起来总觉得不中听,感觉不气派。

    于是谢恩之后,夏源就提出了这个问题,“陛下,您有没有觉得这个修路总督没有朝廷威仪?”

    “有吗?”

    弘治皇帝想了想,发现确实不大中听,“那便与漕运总督相应,叫个陆路总督吧。”

    陆路总督?

    露露总督。

    这听着好像还不如修路总督,像是个卖杏仁露的。

    “就这样罢,先拔擢你为少詹事,这陆路总督等正月十六的朝议之后,待这修路一事推行下去,如此才可设这陆路总督一职。”

    说完,弘治皇帝又用目光扫视着周遭的一众护卫,“尔等都退远些。”

    一众护卫不明所以,但还是老老实实的往后退。

    等到退出十多米开外,弘治皇帝才压低声音问起了另一件事,“你这些日子在诏狱做的如何,那些犯官可能成为这变法的人选?”

    “臣也不敢说的太绝对,但若是让他们去推行变法,当可做到一往无前。”

    听到这话,朱佑樘心里不由宽慰,“如此便好,也不枉朕这个年过的糟心。”

    看在刚升了官的份上,夏源无比动情道:“君忧臣辱,看着陛下糟心,臣心中万分难受。”

    闻言,朱佑樘先是一怔,旋即嘴唇蠕动几下,没说话。

    这无声又委婉的样子让夏源大为受伤,还能不能一起愉快的玩耍了?

    “陛下,臣是真的心里难受。”

    “好了,不说这个。等上元节一过,正月十六的那次朝会,朕便开始廷议修路一事。”

    “朝会上廷议?”

    夏源一滞,这皇帝怕不是飘了?

    大明朝如今的朝政国事都是皇帝和内阁三位辅臣,六部诸公先私下里开个小会。

    就算政见不合,那也是搁置争议,接着再在私下里商量,争取达成一个双方都满意的局面,最后在朝堂上走个过场。

    如此便可很轻松的推行下去。

    “陛下,您不先跟内阁六部的那些大臣通个气?”

    “不必,此事朕自有计较。”

    弘治皇帝眼中闪烁着莫测的光芒,脸上似乎带着斗志。

    短短几天眨眼而过,转眼就到了正月十六这天,停摆了半个月的朝廷终于又恢复运转,奉天门前,文武百官站成两排。

    天寒地冻,齁冷齁冷的,夏源揣手缩脖站在队列之中,这是弘治十六年的第一次朝会。

    风波已是在寂静中酝酿。

    很不幸的,夏源也被拉来参与这次的朝会。

    天色未亮,站在髹金龙椅跟前的箫敬,上前两步,扯着嗓子喊道:“今朝听政,皇帝若曰:诸卿,可有本奏!”

    此言一出,也便预示着朝会正式开始。

    “陛下,臣有本奏。”

    头一个站出来的不是那些六七品御史言官,而是右副都御使。

    只见这位三品大员撩起袍服,不疾不徐的跪倒在地,“陛下,月余之前,数百犯官曾大闹太仓,殴打上官,后又咆哮宫禁,惊扰皇驾,致使陛下龙颜大怒,这是臣等之罪责也。

    现下这些狂悖之徒关入诏狱已是月余,都察院想问明陛下,何时对这些犯官进行提审?”

    话音方落,又有两位高官站了出来,乃是大理寺右少卿,以及刑部右侍郎,毫无疑问,都是在三法司的高官。

    两人也一并跪倒:“大理寺、刑部也想问明陛下,何时提审这些大逆不道之徒?”

    事情过去一个多月,如今才爆发出来。弘治皇帝对此半点不意外,因为这些大臣都是在等,在等各省各州各县的奏疏递上来,借着这群情激愤之时,再开始联合发难。

    “朕已将这些人关入诏狱大牢,如何提审,又如何定罪。自有锦衣卫督办,就不劳诸卿费心了。”

    最开始说话的副都御史叩首道:“臣斗胆请问陛下,此案锦衣卫而今督办的如何?”

    朱佑樘的表情未变,只是沉声道:“怎么,都察院如今连锦衣卫的事宜都要插手?”

    “臣万万不敢。”彭肃清大声回禀,伏在地上接着道:“陛下,非是臣等要置喙此事,而是这些犯官的罪状非以往任何罪官可比,甚至《大明律》中也无任何条文对比。

    此事传至天下后,上至两京一十三省的布政使、按察使、转运使、督抚;下至各省、各州、各道、各县。诸多知府,知州,知县,无不义愤填膺!”

    “朝廷如今已收到了这天下各级官员的奏疏,纷纷上奏叱责这数百犯官桩桩罪行:殴打上官,咆哮宫禁,丧心病狂,暗藏祸心,邀买直名。陛下,请恕臣直言,此事若不尽早督办定罪,恐将难服天下悠悠之口。”

    见时机成熟,众多大佬也纷纷跪倒,叩首启奏道:“臣等伏惟启奏,愿陛下尽早将这数百犯官督办定罪,以此平息天下之愤。”

    让一个正三品的副都御使披坚执锐,冲锋陷阵,足见这些重臣对此事之重视。

    或者说这些重臣无人可用,那些往常冲锋陷阵的低级官员许多都被关进了诏狱大牢里,而剩下的其余人,大多都和这帮倒霉蛋有交情,毕竟这数百犯官涉及到了京师的所有衙门。

    所以这些低级小官顾念曾经的同僚之情,不愿站出来。

    至于具体是不是这样,又到底是哪个原因,谁知道呢。

    夏源目前还猜不出来,但他偏向于前者。

    上不谋臣,下或不治;下不谋上,其身难晋;臣不谋僚,敌者勿去。官无恒友,祸存斯虚,势之所然,智者弗怠焉。

    官场没有友情,或者有,但是极少。

    因此让一个三品大员去冲锋陷阵,大概率是为了向皇帝展现他们对此事的重视程度,以此来逼迫皇帝表态。

    夏源的目光望向那奉天门下,天色尚黑,周边点着一盏盏红色的灯笼。

    在这些光芒的映衬下,坐在龙椅之上的身影有些朦胧,影影绰绰的看不真切。

    弘治皇帝迟迟未有所表态。

    一、二、三、四

    夏源在心里默默数着数,等数到十,他倏然咧嘴嗤的笑出了声。

    “嗤”

    (本章完)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