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五百九十四章 大明天启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关于随侯珠的来历,高景飞意识体在亚瑟的魔盒灵能空间中通过手机搜索查找,发现早在公元前706年,当时楚国的武王就开始讨伐随国。

    随国经过几次顽强抵抗最终败于楚国。自然随国之中的珍宝财物都会被楚国夺取。

    他尚未在小米的数据库中见到史料记载随侯珠是什么时候落入楚王之手的,但却查到楚国方面的记载,是公元前350年左右,楚宣王得知秦欲派使者来观看楚国的宝器,便召令尹子西问:“秦欲观楚之宝器,吾和氏之璧、随侯之珠,可以示诸?”

    由此可见随侯珠确实是从随国流落到楚国之手,而随国也因此而灭亡。楚被秦灭后,秦始皇理所当然的拥有了随侯珠及和氏璧。

    从李斯的《谏逐客书》中就可证实这一点。

    李斯上书劝谏始皇帝:“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

    大致意思是说,这些珍宝都不是秦国出产的,陛下却十分喜欢,这是何故呢?

    于是秦始皇听从了李斯的意见,停止逐客令,后命李斯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令玉工孙寿刻于和氏璧上,成为皇帝玉玺。

    刘邦灭秦后,和氏璧又成了汉代帝王的“传国玉玺”。此后这件宝物历时一千六百年,经历一百多位帝王之手。

    可随侯珠在历史记载中从秦始皇以后便无下文。有人推测随侯珠是随秦始皇殉葬在骊山,在墓室中“以代膏烛”。

    高景飞现在手中握有随侯珠,可以证明,起码在这个世界,随侯珠当年是被始皇帝收藏于墓中作为陪葬品的,而后有大蛇献于李煜,听李煜转述其言语,似乎就是为了千年之后转于我手?

    “这始皇帝真的能掐会算吗?知道千年之后我会来到这个世界?”

    “还是另有什么算计?”

    高景飞心中对此很有些惊奇,不过想到历代帝王死后都能成了龙庭阴司的帝君,那千古一帝的嬴政相比气运更雄厚,也会有更强的神通威能吧?

    思考间,车架已行至鬼国门户之前,按顺序穿越过去,回到阳间的黄河洛水交汇之地,飘飘乎驶离河面,回到岸上。

    李煜与孟昶下车相送,对高景飞再拜道:

    “丹阳伯,吾等大事便交托于君!”

    “二位国主尽请放心,我必不负嘱托……”

    等目送两位鬼神乘着车架消失在河面,高景飞才回头招呼其他人准备上路。

    不过他刚刚放出了飞云舰在水中,正待上船,便听得右方传来一声呼喊。

    “丹阳伯且慢行……”

    高景飞转望去,却见一队甲兵护卫着一辆华贵马车从东岸方向过来。

    其他众人都觉意外,但高景飞心中知道来的应该还是某家龙庭阴司的鬼神,目的不外乎是想要与自己交换物资,亦或者另有委托。

    等到车架到了近前,便见到一位面白无须,眉目清秀的男子在一位高大的内侍搀扶下走出马车。

    这男子身穿盘领宽袖黄袍,胸前和两肩有龙图,头戴一顶翼善冠,这是明朝皇帝的常服。

    而这位皇帝高景飞也认得,正是大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也是后世鼎鼎有名的木匠皇帝。

    “见过陛下,不知陛下是……”

    朱由校并没有什么皇帝架子,就跟普通民间年轻人一样态度随和的跟高景飞道:

    “丹阳伯不必多礼,由校已非人间帝王,你我平辈论交即可,我生前也比你虚长几岁,便叫你高贤弟好了。”

    高景飞见这位天启皇帝神情真切,不像是做假的,便也拱手见礼道:

    “那小弟便僭越了,见过朱兄!”

    朱由校见了哈哈一笑,似乎死了几百年,还保持着生前年纪的性子,走过来拉过高景飞的手臂说道:

    “这才对嘛!在宴会上我便欣赏你的风采,只是人多口杂不好亲近,正好太祖、成祖二帝有命,我便主动请缨过来与你相见。”

    高景飞被他碰触心下一麻,因为他想到历史上似乎评价这位皇帝不喜女色而喜好男风来的,而且大明中后期那个年代社会上可是男风极为盛行的。

    不过他还是强忍着挣脱的想法,对朱由校问:

    “朱兄,可是太祖陛下与成祖陛下有何见教?”

    朱由校闻言脸上露出厌恶之色的说道:

    “还不是关外后金鞑子的事,不但夺了我大明江山,死后也是不安分。”

    然后对身后跟随的高壮内侍吩咐道:

    “魏大半,你且将事情给丹阳伯分说一二!”

    “是陛下!”

    便见那高壮内侍恭敬的领命,然后对高景飞长躬一礼道:

    “奴婢魏忠贤见过丹阳伯!”

    嚯!

    高景飞忍不住心中惊叹,这又是一位历史名人啊!

    而且还是大名鼎鼎的九千岁魏忠贤,这可是中土历史之中最有名的一位大太监,便连后来因老佛爷而著名的李莲应都得被这位九千岁的威名霸气压下一头。

    至于赵高、高力士等知名宦官,在历史中可能知名度不小,但在民间百姓之中的知名度可就远远不如前二者了。

    “原来是魏公当面,高景飞有礼了!”

    高景飞可不会认为魏忠贤就是后来影视作品中描述的那种坏的流脓的大奸臣,毕竟史书都是由胜利者和文官书写的,而魏忠贤是什么人?

    这位可正是文官的死对头,是与士大夫阶层有着重要利益冲突的宦官,明朝以来,按照后世的历史研究,文官与皇权之间的冲突便是贯穿整个大明的最主要矛盾。

    尤其是大明中后期的阶段,甚至有皇帝为了摆脱文官的挟制,做出几十年不上朝的反抗举措。

    这乍一听似乎是皇帝不负责任,后来文官们也集体以此点来攻击那位皇帝,但实际上不上朝并不意味着不理朝政,在那位皇帝时期,朝局还是稳稳的把控在皇帝手中的。

    再比如眼前的天启皇帝,别管那些文官给这位抹黑多少,比如沉迷米工不理朝政等罪名,但情况真的就如此吗?

    要知道这位可是正经受过帝王教育的,跟他弟弟朱由检不同,在天启活着的时候,尽管东北局势败坏,但综合朝局还是在其掌控之中,而九千岁魏忠贤被文人形容成吃人恶魔,败坏朝政的毒瘤,实际上这位大太监对国家的秩序稳定和利益来说,作用要远远大于那些只会打嘴炮的东林党们。

    起码前线士兵们的军饷就都是魏忠贤委派手下的阉党们搞来的,而东林党呢?

    他们就只知道花钱和减税!

    没见后来崇祯登基,魏忠贤是被铲除了,朝堂上成了东林党口中的“众正盈朝”之后,大明的局势便陡然败坏。

    尤其是在“英明正直”的东林党的努力下,朝堂免除了万历年间定下的矿税、商税等增收之后,听起来减税是善政,但见面了那些商税矿税,税收压力就一下子都落到了普通农民身上,肥的却是与东林党有着紧密联系的富商豪族们。

    这进一步加剧了内部叛乱的爆发和大明经济的崩溃。

    所以高景飞从来不全信那史书上写的,要说最早的太史公等史家所记历史还有很大的公允性,那么随着儒家独尊,尤其是宋明理学大兴之后,这士大夫的笔便和他们的嘴一样,节操都是一年不如一年,让人不敢再相信!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