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一百六十九章 贵公子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一秒记住【 WwW.zztxt.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庐阳富庶,读书人比滁州、和州要多很多。

    童生以上的士子,有官绅子弟,也不乏寒门学子。

    还有善数术资格放宽那一条,又囊括了大多数商贾子弟。

    “真能当官么?”

    “一朝天子一朝臣啊,滁州军占的地盘,肯定要让自己人管。”

    “我家也是弥勒弟子……”

    曾经口口声声说“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儒生们,此刻也有不少人主动以弥勒教徒自居。

    识时务者为俊杰。

    他们不是小民百姓,对朝廷还有指望。

    以史为鉴,谁都晓得如今是王朝末世之相。

    时势造英雄。

    不能上场杀敌,还不能借着东风、扶摇而上么?

    如今滁州军才征战天下,这个时候入伙,还能混个好资历。

    “滁州佛军已经是三州之地,肯定缺人啊。”

    “霍元帅为防贪污腐败,执行官吏异地为官之策,滁州、和州两地的考试也是这两天……”

    这消息是霍宝叫人放出去的。

    人都有从众之心,还有争抢之心。

    “和州还罢,离庐州近,也富裕……滁州,可是旱了两年,精穷呢……”

    “啧啧!那是滁州啊,霍元帅老家,你不爱去,有人抢着去呢。”

    “霍元帅是曲阳人,如今麾下好几位将军,都是曲阳人氏!”

    “什么曲阳不曲阳?霍元帅祖籍滨江县,是第五家的姻亲……霍元帅手中有第五帅的兵书,才能数月之内,席卷三州之地,坐拥十万兵马……”

    “忠良之后啊!”

    “忠良之后……”

    这还是霍宝放出去的消息。

    读书人,有的能放下身段,有的则扭扭捏捏。

    这个时候,就要给个台阶下。

    从了弥勒教徒出身的草莽好听,还是忠良之后好听?

    对于读书人来说,这脸面问题,有的时候就是主要问题。

    ……

    吏员考试还罢,报名自愿。

    另一条按户抽调官绅子弟为少帅亲卫,则是捏住了各家要害。

    这是摆明车马拉各家入伙。

    可有刘、乔等例子在前,谁家敢拒绝此事。

    至于嫡系一人,还是旁支两人,这还用说么?

    乔家、王家、张家三家耍了小聪明,想要借白事拖延时间观望,落得个阖家皆没的下场。

    这个时候表忠心还来不及,谁敢再行糊弄之事。

    人都有欺软怕硬之心。

    庐阳官绅,对滁州军已生畏惧。

    十三岁至二十岁的子弟,各家大户,都有差不多的。

    只有一家,没有适龄子弟,问过衙门这边,报了个十二岁的长孙,也勉强过关。

    ……

    知府衙门里。

    庐州同知、庐州通判在座。

    庐州同知盯着水进,头发丝儿也没落下。

    又是这位出的主意?

    这难不成还是位儒将?

    售粮令一出,稳定了小民百姓。

    三日后的吏员试告示,则是引得读书人全部心思。

    这抽调亲卫,又将庐阳官绅都拧成了一股绳。

    庐州同知与庐州通判两人,作为庐州官员之首,两家也在抽调名册上。

    “不知小元帅是喜文还是喜武?”

    庐州同知也是为人父者,不放心儿子的“亲卫”生涯,专门过来见水进,打探起来。

    他是科举出身,长子、次子在原籍侍奉老人,只有幼子在身边,十四、五岁。

    可是他这个儿子,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要说做个伴读什么的,他还不犯怵;这充为“亲卫”,他很是心虚。

    水进瞄了坐在下首的霍宝一眼,道:“文武双修……平素里随林参议学习文史,随邓将军习武事,随马将军料理后勤事……”

    众人都称“将军”,下头人不好称呼林先生,霍五就按了个“参议”的名号给林先生,让他统领文治。

    庐州同知仔细听了,已经明白这霍小元帅的地位不可动摇。

    邓将军、马将军、林参议,都是滁州军名列在前的人物。

    霍元帅让儿子跟这三人学习,也是给儿子加份量。

    就算霍元帅续娶生子,有几位将军力挺,也不好动摇这位长子的身份地位。

    若只是一地之主,哪里用这般谋划?

    这霍元帅非常人啊。

    庐州同知心如撞鹿,生出几分野望来。

    庐州通判没有探问霍小元帅性情,却是看向霍宝。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这少年也是滁州军子弟,看着老实乖巧,要是那霍小元帅也是这样性情,对于这些“亲卫”是好事。

    可是作为滁州军少主来说,又文弱些。

    一时之间,他倒是说不好自己盼着那少主厉害些,还是不厉害些。

    ……

    巢湖北关,裕溪河西侧。

    庐州知府站在河边,眺望对面,看着乌泱泱的人马,带了几分绝望。

    “巢县也要失了!”

    庐州知府再也等不得,立时转身折返大营,与一青年迎面遇到。

    “明公子,不能再拖了,滁州白衫已经得了庐阳、慎县、巢县三地……还是让兵卒上船,走吧!”庐州知府苦口婆心道。

    这四万府兵,只有一万多的庐州老卒,剩下两万多都是临时抽的青壮,还没有经过操练,只是凑数罢了。

    那明公子却是摆摆手:“大人稍安勿躁,再等等盛将军消息!滁州那些人……既是来了,我得见见……天下白衫是一家,轻易还是勿要兵戈相向为好……”

    庐州知府忙道:“明公子不可……虽说同为白衫军,可滁州白衫是亳州柳盛麾下……”

    这个柳盛与弥勒教童教主有旧,是淮南道会首,与右护法寿天万率领的大庆军立场不同。

    这就是消息不通的坏处了。

    不管是庐州知府,还是明公子,都将滁州军当成是亳州柳元帅附庸。

    明公子不以为然:“童教主已经身亡……柳盛在淮南孤立无援,难道河南道那些元帅是好相处的?就算不归顺我叔父,与我叔叔结盟,也是滁州军大好机会!”

    庐州知府闻言,不好再劝,只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不知滁州白衫来意,明公子还请小心谨慎为要!”

    明公子想了想道:“无需这样小心,柳盛以‘仁义’立身,不敢坏了自家名声……只是也不好直接登门,我这就写个帖子叫人送过去,看看那边是哪位将军主事……”

    要是那边是柳盛心腹,他还值得走一遭,是下头爪牙,就没必要亲往。

    论起身份,柳盛只是一道会首,他叔叔却是右护法,教中第三人。

    论起地盘,柳盛经营将一年,才得亳州、滁州两州之地,他叔父举事数月,已经建国,南征、东征拿下十来个州府。

    可以示好,却没有必要失了身份。

    ……

    巢县,县衙。

    霍五、林师爷、唐光、杜老八、冯和尚等人都在。

    对面坐着两人,四十来岁的是巢县知县,三十来岁的是巢湖水师于副都统长子——水师中军指挥于大海。

    巢县就在巢湖边上。

    巢县知县早已经是巢湖水师自家人。

    两万多滁州军从含山县过来,压根就没有攻城,就被迎进了巢县。

    “安将军昨日带五百战船,一万人马,出巢湖,入肥水,前往庐阳……”

    于大海道:“此刻应该在庐阳了!”

    霍五这里,已经先得了消息,笑道:“前日凌晨,邓将军他们得慎县,昨日凌晨入了庐阳……”

    于大海闻言忙道:“恭喜五爷得了庐阳!”

    连带着那巢县知县面上都带了喜色。

    取庐阳,就断了庐州兵粮草。

    裕溪河对岸的庐州兵大营熬不了几日,不攻自破。

    霍五道:“这三日,我这边已经从滁州、和州两地四县征用民船五百……如今就在裕溪河口待命……”

    于大海真心敬佩道:“五爷不仅用兵如神,行事也迅速,倒是我们那边耽搁了……”

    霍五道:“我们这些人,都是急性子……倒是于副都统那边,应知晓盛双刀蹊跷,没有叫小人得逞就好!”

    于大海面上带了郁色:“再没有想到会是他弄鬼!幸好五爷旁观者清,林先生来的快,提点我们父子,要不然说不得这回还真是阴沟里翻船!”

    巢湖水师,主力是于、盛、安三家水匪。

    于家父子四人,势力最大,盛、安两家次之。

    这三家都是背靠巢湖起家,联络有亲。

    安勇是于大海的妹婿,盛双刀是他的连襟与结拜兄弟。

    寿天光使用手段,想要逼反巢湖水师,得于、安等人归顺大庆。

    盛双刀的目的,却是想要灭掉于、安两家,独霸水师,涨自己的身价。

    双方目的不同,盛双刀就拦截了寿天万邀请于、安两家入伙的使者。

    借着商议巢湖水师战事的名义,盛双刀设下“鸿门宴”,要宴请于、安两家上下。

    幸好安勇与林师爷赶到,阻拦了前去赴宴的两家人,说了对盛双刀的怀疑。

    于副都统一边叫人包围了盛宅,一边带了众人赴宴,当面揭开酒水异样。

    意外的是,酒水中下的不是毒药,而是蒙汗药。

    因这个缘故,盛双刀不承认毒杀老都统之事,只说担心巢湖水师前路,想要冲出去与庐州兵决战,怕于、安两家不许,才出此下策。

    不过是睁眼说瞎话。

    等到搜查盛宅,倒是查出寿天万的使者与手书来。

    盛双刀手下有数千人马,数百条船。

    这些人都是盛家嫡系,只听盛双刀号令。

    于副都统不想此时内乱,就将盛双刀软禁起来。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