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直不断地派人来给胡宗宪送“礼物”,送礼物是表面的,实质上询问事情的进展。
胡宗宪虽然很喜欢收礼,但是现在一看汪直派人来送礼头就痛,心想这些弄不好都会成为自己私通巨寇的罪证,而且礼的背后是汪直询问的目光。这时胡宗宪总是将自己的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状态,不管来的人在汪直那边官职高低,总是亲自接待、亲自相陪,当然实质性的答复没有,只是划着圈耍太极。但他的目的也答到了,来人回去后,都是异口同声地向汪直报告,胡大人正日夜和朝庭磋商开放海禁、招抚之事;胡大人一片诚心可鉴。
若不是有这样异口同声的汇报,汪直早就沉不住气了,毕竟自己一方霸主,带着一片诚意而来,哪能容你们如此长时间的不闻不问,视如戏耍。
终于,朝中的批奏下来了。里面只有八个字:先行招抚,再商海禁。
胡宗宪火从心起,一把将这封批奏揉成了一团,掷到了地上。
但只过了片刻,胡宗宪就“清醒”过来了,从地上捡起了那封批奏,小心地展开,细心地抚平,又叫来了丫环,让她用热壶的平底将回奏拿去细细地压平。
虽然回奏是内阁的辅臣代笔回复的,但名义上是皇上的批奏,为官几十年的胡宗宪知道这些事上要心细,千万不敢冲动忘了小节。
胡宗宪决定拜访汪直,这是一个大胆的决定。一直到现在,两人都未正式见过面,虽然胡宗宪让汪直的儿子写信,打出了亲情牌,但也未能哄得汪直放下戒心上岸。
现在他要亲自出马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他这大胆的举动,一是释放给外界一个信号,我对汪直的招抚工作已经进行到了实质性的阶段,双方已经达成了高层的互相信任、互相拜访;也是给汪直释放一个信号,朝中对你的招抚工作很重视,我已经亲自来会晤你了,也是让汪直增加等待的耐心。
毛海峰带着部分人马驻扎在岑港,汪直这段时间一直带着另一部分人马住在巨舰之上,毕竟岑港的营帐太过简陋,他还是有些住不惯。
收到胡宗宪要来拜访的信件,汪直将会晤的地点放在了岑港。
胡宗宪来访,自己必然要迎接,若住在巨舰上,自己势必要下船登岸迎接方显礼貌,不知道胡宗宪带了多少人马而来,这样自己就会有危险之虞。在岑港迎接,我自带人马到营外来热闹,既显得隆重,也处于安全之中。
汪直将细节都考虑的很周到。
成大事者往往都很注重细节,毕竟事情的成败都是由一个个的细节组成。
胡宗宪来了。
他登上了舟山岛。
舟山现在成了汪直的地盘。
汪直带着两千余人在岑港大营外隆重地迎候。
远远地,看见了胡宗宪一行人来了。
汪直本身就如铜铃般的眼睛又睁大了好些。
啊!就来了这几个人吗?
胡宗宪只带了九个人,一名随从,另八名兵士还是专门两人一组扛礼物的,而且还都是只穿布衣、不带刀枪。若不是胡宗宪身着一品要员的官服,这谁看了都以为是哪家的员外,让下人抬了食盒、铺垫之物去郊游呢。
胡宗宪想,我带那么多人干什么呢?总不能两帮人马见面,咱们双方主帅在阵前说话,那哪是商谈拜访,那就是叫阵嘛。既是拜访,我总要轻身进你大营,若你有歹意,防是防不住的,莫不如只带随从,倒显得大度。
汪直被胡宗宪的风度折服了。
胡宗宪满面含笑,汪直虎目放光,两人相见恨晚。
汪直将胡宗宪迎进了营中中军大帐。
落座,献茶。
这里可惜不是在扶桑国我的基地,没有各样的美女歌伎歌舞,也不能象尊府衙那样请来大厨相待。
也不用,我来这里就来谈政务,并不需要什么美女歌伎,有清茶一杯就好。
这是两人初次见面,也是历史性的一次见面。
汪直见这胡宗宪虽略有些发福,但一绺黑须,眼中含笑带着精光,定是一个八面玲珑、智谋过人之人。胡宗宪也观这汪直面带异相,果然不是一个凡人。都在心中暗暗赞叹。
话语直奔主题。
胡宗宪说:“通过船主义子及其它使者,汪船主拳拳忠国之心可见一斑,所说化解倭寇宜疏不宜堵之策不无道理,与汝贞(胡宗宪字汝贞)心意相通,不谋而全!”
汪直笑道:“所谓英雄所见略同,今日一见胡大人,果然丰采脱俗、胆色过人,若大明朝中多些胡大人此中人物,何愁海商不兴、何愁倭寇来犯?”
胡宗宪笑道:“汪船主过誉了,汝贞身居提督之重位,却经年不能平息倭乱,还百姓一方静土,实在心中有愧!”
汪直说:“诶,此事须怪不得胡大人,若要怨,只怨满朝都是蝇营狗苟之辈,只知花天酒地、得过且过,不愿担一点儿责任!”
胡宗宪一听,这话说得过于大胆,但说得也确实一针见血,心中赞同,但不能说出来。
胡宗宪一笑,说:“其实胡某更钦佩汪船主的气魄,能文、能武、能商,扶桑国凶蛮为风,纵铁木真天枭之辈亦不能训服之,汪船主竟能令那些亡命浪人、武士甘愿拜于门下,让那些一方大名言听计从,实令汝贞佩服之!”
胡宗宪还是很注意言行的,高帽子给戴得再高,也不提有损朝庭的话语。
汪直哈哈一笑,将这些话笑纳之。
胡宗宪继续道:“汪船主本为大明之士,失之实为可惜,我大明若能得汪船主这般栋良,实乃国之大幸。现朝庭已识得汪船主这颗沙中之珠,求才若渴之心不在我在之,实盼船主早日重回大明,方不负朝庭的一番殷切之望。”
汪直说:“直早就有接受招抚之心,又感胡大人一片诚挚之心,所以此次亲带人马,直之心,已表露无遗。驻在舟山,虽未登陆,实同已驻大明一样,只是迟迟不见朝庭招抚文书,但不知直何处所做还未尽心?”